扫一扫

关注官方微信

手机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登录
打开微信扫码即可登录或注册
×
首页党课讲稿法院主题党日微党课讲稿: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
docx

法院主题党日微党课讲稿: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

发布 2022-03-07 页数 6页 大小 0.02M 手机查看 收藏 分享
VIP会员可免费下载与转存
法院主题党日微党课讲稿: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在中华传统法文化中,民惟邦本的民本主义,德法互补的治国要略,严以治官、宽以养民的施政方针,良法善治的法治追求,都是重构新时代中华法系的重要文化资源。我们要以法治思想为指导,激活传统法文化的优秀部分并使之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可资借鉴的法文化支持。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经历五千年历史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国家。就法文化而言,同样源远流长、代有兴革,既融入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又积累了治国理政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教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真正做到以史为鉴。以民为本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起着决定性作用。尚书五子之歌根据夏王失德失民亡国的教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周朝在灭掉商朝以后,也有戒于纣王失民亡国的教训,强调国应以民为本,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孔子提倡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其后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为仁政学说,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而总结君为民而立。西汉贾谊总结秦亡的教训时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后世的有道明君、有识之士总是以利民、富民、惠民作为国策的支撑点。民本思想对中华传统法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民惟邦本的治国要略在中国传统法律的各个层面都有很多具体体现。比如,中国古代有关土地、水利、赋税的立法,都是着眼于保民生的自汉朝起,法律对老、幼、残、疾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恤刑,唐律疏议以来的历代法典,都规定了对70岁以上、15岁以下,废疾笃疾和孕妇等社会弱势群体不得刑讯,并可减免刑罚。这些规定蕴含着鲜明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国家的仁政。德法共治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贤从悠久而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历代开明的统治者、思想家都主张以德化民,即以德消除人所具有的不良心性,使之得到净化臻于良善,进而改良风俗,发挥道德的化民之心性与风俗的作用。道德虽可以化民、可以正俗,但由于缺乏国家强制力,只能化而不能禁止,诚如孟子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所以需要得到法律的配合和支撑,才能真正发挥以德治国的作用。就法律而言,其职能在禁暴惩奸止恶,但法律如果失去了
试读已结束,开通会员可查阅全文、下载本站所有内容(word文档可复制、修改),网站资料每日更新中...会员请联系客服进入VIP会员群(会员群额外再更新资料),还可领取内部素材资料包!如遇无法支付,请联系客服微信:3231169
本内容为付费内容,请先购买或加入会员!
请选择支付方式
虚拟产品,一经支付,概不退款!
×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关注微信公众号:
微信:3231169
从微信公众号菜单栏进入网站
使用更灵活,下载更便捷
微信:3231169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